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资讯 > 正文内容

“万物皆可加盟”的时代来了?

激石外汇2024-03-11 11:59:31外汇资讯214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

3月4日,海底捞宣布开放加盟,消息迅速冲上热搜。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毕竟这个著名火锅品牌成立30年来始终坚持直营,从未在加盟问题上松过口。但是,对于了解过去几年中国商业发展趋势的人来说,海底捞决定“下海”,完全是一个可以预料到的举动。

因为,中国商业世界已经悄然进入“加盟时代”。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最亮眼的经济数据是什么?GDP、FDI还是进出口?都不是,是连锁品牌的扩店速度。

快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统计数据都追不上的那种。我们专门从事这方面报道的记者每次写文章都要查数据,但这些数据等到稿子发表的时候多半就已经“过时”了。所以,我下面列的数字也很可能并不是最新数据,但已经足够反应出趋势:

2023年一年间,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从2.5万家增长到3.2万家;瑞幸咖啡从8000多家到近1.5万家;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纷纷逼近万家;塔斯汀汉堡从3000多家到6000多家;赵一鸣零食从不到100家到2500多家……这样的扩张速度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仅仅几年前,陆正耀创立瑞幸咖啡后一年半开出2300多家直营店,就已经被媒体称为“蒙眼狂奔”;而到2023年,另起炉灶的陆正耀改用加盟制,一年就把库迪咖啡干到了7000多家。媒体已经找不到词来形容他了。

刚过去的这一年,无论是参加行业会议,还是在微信群里聊天,很多连锁品牌的老板和投资人都把一个词挂在嘴边:万店基因。两三年前,喊出“万店”的目标需要一些勇气,但是照现在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可能两三年后,没有万店的人都不好意思出来跟大家打招呼了。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很多行业和公司都处于收缩状态,“加盟经济”和头部连锁品牌凭什么能风景这边独好?本文的观点是,加盟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当前的经济形势。简单地说,大致有以下五方面因素:

一、因疫情影响及产业升级、转型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待就业人口,使得潜在的加盟商群体扩大;

二、因楼市、股市等渠道的投资收益减弱,大量民间资金缺乏理想的理财和投资渠道;

三、因融资及IPO进展受阻,许多品牌将融资对象从资本转向加盟商,以获取利润和稳定的现金流;

四、因供应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愈发深入,连锁品牌能更有效地实现对加盟商的管理,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程度也更有保证;

五、低线城市及乡镇地区的消费水平及习惯快速接近一二线城市,为品牌的规模扩张提供了空间。

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加盟经济的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些人一提到加盟,就会联想到骗人、“割韭菜”;还有些人认为加盟制可以让品牌商和加盟商获得“双赢”,直营做不好的生意改成加盟就能做好。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加盟经济的利弊,以及它带给各个利益方的风险与收益,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简言之,加盟制品牌既然能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就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品牌、加盟商和消费者这三方面的需求,实现了“多赢”,但其中的风险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放大,甚至最后反噬,变成“多输”。

下面,本文将围绕“关于加盟经济的三大猜想”展开:

一、万物皆可加盟?

二、全民都可加盟?

三、加盟可解千愁?

万物皆可加盟?

如果你认为只有餐饮行业存在加盟品牌,那你就错了。事实上,“加盟经济”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早已超出了许多人的认知:

711、罗森是加盟的;菜鸟驿站、快递网点是加盟的;健身房是加盟的;剪头发的审美、木北是加盟的;商场里的滑雪机、高铁站的按摩椅是加盟的;电影院是加盟的;卖小物件的名创优品、卖大家具的居然之家是加盟的;汉庭、锦江之星甚至一些高端酒店也是加盟的——只要你有钱,都可以加盟。在过去的一年或者几年里,上述不同行业的很多加盟品牌都经历了快速增长,也有很多像海底捞一样的品牌从坚持直营转为开放加盟。

加盟制是一类商业模式的统称,学术一点的叫法是“特许经营”。1960年代,麦当劳正是凭借加盟制度,将门店数量从200多家发展到3000多家,从而奠定了全球快餐霸主的地位。

在中国,加盟制的商业模式一直在发展演进,大致出现了这样几个类型:一次性加盟、管理型加盟、供应链型加盟和投资型加盟。

最开始,很多品牌的加盟模式比较粗糙,加盟商一次性地给品牌一笔加盟费,或是买个“独家配方”、拜个师,然后就可以用对方的品牌去开店了。双方从此再无经济来往。这种模式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品牌商对加盟商没有任何管控能力,标准化更是无从谈起;加盟商只能得到一块牌子,无法得到品牌方的持续赋能。

之后,品牌商和加盟商的关系开始逐渐加强,绑定程度不断加深。一些品牌把一次性的加盟费改为每年一次的管理费,在店面装修、产品及操作规范等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这样,品牌商就变成了一家管理公司。在影院、酒店等行业这样的例子都不少见。

在餐饮、零售等直接卖货的行业,最关键的一个转变来了:品牌商开始要求加盟商必须采购自己提供的商品或原材料,包括食材、包装、设备等。例如,想加盟一个咖啡品牌,你就必须买对方提供的咖啡豆、咖啡机、纸杯和吸管;想加盟一个便利店,你就要从对方指定的渠道进货,使用对方指定的冰柜、货架等。

为什么说这个变化很重要呢?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品牌商就变成了一家供应链公司,可以从加盟商处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这种收入的体量就远非加盟费或管理费所能相比的了。有些品牌方干脆直接放弃了加盟费和管理费,只靠给加盟商供货来赚钱。

我们曾在2019年采访过杨国福和张亮这两家麻辣烫品牌。从门店数量来说,这两家给消费者的感觉可能是旗鼓相当的,但是,由于张亮采取的是管理模式,而杨国福采取的是供应链模式,两者的营收规模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前者当时的年收入约为6000万元,而后者却有13亿元。

时至今日,供应链模式在餐饮和零售业的加盟品牌中已成为主流。门店超过三万家的蜜雪冰城、超过一万家的锅圈食汇,其来自加盟商的收入都达到了90%以上。

还有一些品牌更进一步,连加盟店的管理人员都是由总部派出的,加盟商只负责出钱,别的几乎都不用管,变成纯粹的财务投资者。

综上所述,随着加盟制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它所能触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卖产品的行业适用供应链模式、卖服务的行业适用管理模式,而投资模式则几乎可以应用在任何行业。

技术进步成就加盟经济

加盟制崛起还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在以往,制约加盟制品牌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难以做到标准化:加盟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方对加盟商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加盟商越多,出问题、“砸牌子”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里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小肥羊。这个火锅品牌源自内蒙古,以底汤浓郁、涮肉不用蘸料为特色。我第一次吃到小肥羊的时候,感觉简直“惊为天人”。有那么几年,小肥羊的人气远高于海底捞。但是,走向加盟制之后,由于没有做好质量管理,加盟店的肉质就一言难尽了。口碑砸掉后,整个品牌就走向了衰落,被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集团收购后也仍然没有起色。

近些年,各种技术的进步,使得品牌方有更多、更有力的手段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做到“千店一面”。我们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看。

硬件,包括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预制菜和生鲜物流技术的发展,使得食材的集中工厂化生产和远距离配送成为可能;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引入,大大简化了门店操作,保证你在北京和三亚喝到的奶茶是同样味道。为了保证出品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上文所述的蜜雪冰城、杨国福等供应链型加盟品牌都纷纷在全国各地投资建厂、搭建物流体系。放在十几二十年前,即使企业想这么做,技术上也很难达到。

软件,指的是管理手段。在“一次性加盟”模式盛行的时代,加盟商交过一笔钱后就脱离了品牌方的视线,山高皇帝远。现在,各种办公软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品牌方能够实时监控加盟店铺的一举一动,随时调整产品目录、进货量和售价。通讯手段的发展则让品牌方和加盟商的沟通效率大幅提高。总的来说,就是技术的进步使品牌方的“遥控”和“微操”能力越来越强,而加盟商则基本变为“工具人”。

软硬件两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现在的加盟品牌只要搞一个样板间,“跑通单店模式”(甚至不用跑通,只要能说服加盟商就行),就可以用极快的速度把这个模式复制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为什么库迪咖啡能一年开出六七千家?正是因为饮品店投资小、门槛低、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单店模式可复制性极强。

资本市场降温,“逼”企业开放加盟

技术上的成熟,为品牌方大规模铺开加盟制创造了客观条件,而经济环境的变化,则强化了品牌方搞加盟制的主观意愿。

库迪是陆正耀做的第二个连锁咖啡品牌,第一个是瑞幸。但他在这两次创业中的打法是截然不同的。通过比较这两种打法,我们就能发现加盟制在这几年突然“走红”的原因。

瑞幸咖啡2017年开出第一家店,两年后才开始试水加盟业务,但仍以直营为主。时至今日,加盟店也只占瑞幸全部门店的三分之一左右。

2022年成立的库迪咖啡,则是从还没开出第一家店的时候,就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招商。正因如此,其开店速度比当年的瑞幸还要快出许多,仅一个月多就开进了全国的30多个城市。

到现在,库迪没有公布过其直营店的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加盟店占到了门店中的绝大多数。库迪咖啡的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过,直营店只是起到一个“样板店”的作用。

五年的时间,陆正耀的打法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答案很简单,融资环境变了。

处于创始期和扩张期的品牌,大多需要一个“烧钱”的过程。租铺位、开店、购置设备、进货等等都需求花钱。一个门店的回本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这还不算为了与同行竞争而补贴给用户的钱。

瑞幸创立之初,就已经规划了“烧钱”的完整路径:先从大钲资本、愉悦资本等投资机构那里拿到融资,然后不计成本地烧钱,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上市,好让这些资本获利退出。实际上,瑞幸也顺利地完成了上述计划,只是上市后曝出的财务造假丑闻导致陆正耀和他的团队出局。

当时,早期融资和后期上市这两个渠道都是畅通的,资金也是充裕的。五年后,形势完全变了:一级市场迎来“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寒冬”,初创企业的融资机会大不如前;而在二级市场上,美股不好上、A股上不了,港股相对容易上一些,但很多公司都是“上市即破发”,或是在认购阶段就无人问津。同时,IPO前景的黯淡让资本看不到退出路径,反过来又加剧了一级市场的融资难问题。

这样,品牌“烧”不了资本的钱,自己靠经营完成原始积累又太慢,就只能转而“烧”加盟商的钱,或者说让他们自己烧钱。反过来说,如果品牌还抱有上市的希望,最好的办法也是先靠加盟商的贡献做大规模、做出利润,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讲出更好的故事。

全民都可加盟?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加盟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品牌开放加盟,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想做加盟商,愿意把自己的钱投入到加盟事业之中。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钱。近几年间,这两个因素都发生了有利于加盟经济发展的变化。

受到2020年开始的疫情影响,原有的经济发展节奏被打乱,产业结构的变革进程加速。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都需要重新寻找工作机会、改变职业规划乃至生活方式。例如,从互联网大厂“毕业”的中青年返回家乡,工厂容纳不下的劳动力转而自谋生路等。这些群体中有不少人都会把加盟一个知名品牌作为自己的选项之一。快餐、饮品等品牌的启动资金要求低,因而格外受这些人的欢迎,门店数量增长也就格外的快。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1990年代的“下岗潮”中,东北等地区的大量下岗工人也是转行做起了烧烤、快餐。直到现在,来自东北的品牌仍然在全国的快餐行业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现在的情况与当年有些类似,只是当时没有这么多品牌可以加盟而已。

以上是人的因素,下面就是钱的因素。

近几年的另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资产的保值和升值越来越难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以前最普遍的投资方式就是买房,然后是炒股、买基金、理财等等。但是现在,房价早已过了普涨时代,股市行情也多年低迷。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从“6时代”进入“7时代”,无形中也让很多人感到了财产缩水的压力。

很多中产或者小生意人,手里有一些闲钱,但不知道该把钱放在哪儿。其中一些人想到去做生意,但又害怕血本无归,于是很多人就想到了加盟。

总的来说,资本的大钱少了,民间无处安放的小钱多了,品牌商就把”To VC”模式改为“To 小b”模式。一切都顺理成章。

很多人一提到加盟商,就会想到“韭菜”,而且从结果上看,也确实有不少加盟商成为了“韭菜”。但是,加盟制对于加盟商这个群体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社会各阶层人士前仆后继地选择成为加盟商。

相对于自己创业,做加盟商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得到品牌方的赋能和支持。设备、货源、产品、装修设计等统统不用费心,品牌方都有现成的,拿来用就好了。同时,品牌方还会通过培训、派遣店长等方式传授经营和管理知识。很多年轻人都抱着“加盟学几年,再自己创品牌”的想法。

更关键的是,与自己开店创业相比,加盟一个品牌的风险要小得多。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各种研究都曾发现,加盟品牌的门店在开业几年后的存活率远高于非加盟门店。当然,自己创业不用给加盟商交钱或分账,可能会挣得更多,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多的人还是宁愿求稳。我们之前采访到的多位饮品、零售加盟商都表示,自己辛苦一个月挣到的利润,也就比上班拿的工资多不了多少,但这总比自己做然后赔钱、倒闭要好。

加盟可解千愁?

如前所述,加盟制的走红,与近几年各方面形势的变化有关,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在经济整体增速放缓、许多行业都在收缩、许多传统知名品牌步履维艰之际,主打加盟制的品牌却一个个都在飞速扩张,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势。

加盟制真有这么神奇吗?

对于以“开店”为主要业态的企业来说,搞加盟制确实能解决不少痛点。加盟商的资金投入缓解了融资压力,不但加快了扩张速度,还能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对于蜜雪冰城这样的供应链型品牌来说,只要加盟门店数量在增多,总部的现金流就会持续增长。公司整体经营风险也就转化为一个个加盟商自己的经营风险。

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加盟商能帮助品牌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在“下沉”和“出海”这两个方向上。

海底捞刚刚公布的加盟申请表之中,有一个选项是“是否拥有物业资源”。众所周知,店铺的选址是决定生意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有一些人认为没有“之一”),而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以“熟人社会”为主的下沉市场,要想拿到最好的“旺铺”资源,必须要在当地有深厚的根基和人脉。这恰恰是外来品牌没有,而本地加盟商有的。

我们在近一两年的采访报道中发现,很多城市都有那种势力强大的加盟商,他们手中握有多处旺铺资源,甚至同时加盟多个品牌。品牌方如果能搞定这样的加盟商,显然会对发展当地的业务大有好处。

出海的道理也是如此。每个国家或市场都有不同的法规、市场环境和人情世故。对于品牌方来说,与其自己花时间、交学费,不如找熟悉当地情况的加盟商,迅速打开市场。短短几年间,东南亚各国已经随处可见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瑞幸咖啡等中国饮品。更有不少品牌大举进入欧美市场。

曾经陷入“伪日系”风波的名创优品,过去几年在海外市场不断攻城略地,门店已经开到了100多个国家,其中不乏纽约第五大道、伦敦牛津街这样的优质店址。公司创始人叶国富在2023年接受我们专访时介绍说,他们在大部分国家都是把开店和运营的任务交给当地代理商去做,总部再派出“国家总经理”去管理和支持代理商。

另一个好处相对来说隐藏得比较深,那就是加盟制能调动店长(加盟商)的积极性:直营制的品牌,店长都是拿工资的职业经理人,而加盟制的品牌,每一个加盟商都是自己门店的老板,要自负盈亏。他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和责任心是那些职业店长无法比拟的。

此外,现在不少品牌都要求加盟商亲自参与门店的日常运营,说白了就是老板自己也得干活。但是老板是不会给自己发工资的,计算门店利润的时候也不会把老板的人力成本计算在里面。无形之中,财务数字就好看了不少。

加盟制的反噬

短期来看,加盟制确实是很多品牌的最佳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加盟一时爽,一直加盟一直爽”。相反,加盟制固有的一些特点使它很容易自我反噬。

一个最重要的矛盾就是:品牌方有着无限扩大加盟商规模的欲望,但却不得不面对边际效益递减的宿命。

前文已经说过,对于品牌方来说,每多一个加盟商,它就能多收一笔加盟费——不仅是字面上的加盟费,还包括设备费、培训管理费,以及至少短期内不用退还的保证金。这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少则十几、二十万,多则上百万。

对于现在已成为主流的供应链型品牌来说,每多一个加盟商,还意味着多了一个客户,——不要忘了,这类品牌的大部分收入并不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加盟商的日常采购。这些品牌永远都不会嫌加盟商太多。

快餐品牌西少爷的广告经常出现在朋友圈中,便利蜂的门店最近也在反复播放广告,但这些广告没有一条是对消费者宣传产品的,全都是号召加盟的。从这个现象也可以看出,谁才是这些品牌真正的“衣食父母”。

对于那些正在高速扩张的品牌来说,它们有强烈的冲动来设法维持这样的速度,否则收入、利润的增长就会大受影响。对于已上市或准备上市的品牌来说,这些数字好看与否,更是关乎估值或市值的关键。也就是说,它们一旦尝到加盟制的甜头,就“停不下来”。

问题是,市场就那么大,虽然其规模也在增长,但显然跟不上加盟门店的增长速度。一座城市可能容得下一百家蜜雪冰城,但肯定容不下一万家。

为什么近几年那么多饮品、零售品牌急于出海?其最主要的动因还是国内的加盟商增长速度已经接近天花板。要想维持不断增长的神话,就必须把目光投向全世界。如果全世界都门店饱和了呢?离那一天还很远。叶国富在接受我们专访时就明确表示“十年内不考虑这个问题”。

所谓的“品牌下沉”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下沉市场才是王道”。真实的情况是,不仅高线品牌在使劲下沉,低线品牌同样在使劲“上浮”。不少原本以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为基本盘的品牌,现在也开始向一线城市渗透了。所以,这本质上不是一个下沉的问题,而是品牌无限扩大规模的冲动之下,一个必然结果。

但是,门店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单店收益就会开始被摊薄。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都会被过多的同品牌门店所稀释。更何况,一般早期门店——包括品牌方用来吸引加盟商的“样板店”——都会选在最容易赚钱的位置上。越往后加盟的人,其点位就会越差,赚钱的机会也就越低。

当一条街上开出一家瑞幸的时候,可能会很赚钱,但当这条街上出现了五家瑞幸,那么每家就都有可能会惨淡经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这五家瑞幸旁边还都各自开了一家库迪(现实中库迪的开店策略正是“贴着瑞幸打”),那么这种内卷的程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这种惨烈的“同室操戈”已经在上演。近一年多的时间,我们频频听到不同品牌的加盟商抱怨品牌方“违反区域保护承诺”——加盟时说好了在某片区域只有你一个加盟商,过了不久就发现街对面又开了一家。这就是上文所说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无奈的是,由于品牌方有着无限扩大规模的冲动,这样的矛盾基本无解,以后还会愈演愈烈。理论上,最后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加盟商开始赚不到钱、品牌对加盟商的吸引力随之下降,门店增长放缓,财报数字变得难看,规模开始萎缩……进入下降的螺旋之中。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有资金链暴雷的可能。

所以,“加盟虽好,但也不能贪杯”。对于加盟制品牌集中的餐饮、零售行业来说,规模并不是护城河,大厦轰然倒塌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想要品牌走得长远,就需要抑止盲目扩大规模的冲动,做好产品研发、服务好加盟商,保证他们的收益,让品牌的价值得以维护和提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激石Pepperstone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araat.net/news/2763.html

标签: 海底捞加盟
分享给朋友:

““万物皆可加盟”的时代来了?” 的相关文章

币圈流动性危机继续蔓延 冻结提款的平台越来越多

币圈流动性危机继续蔓延 冻结提款的平台越来越多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流动性枯竭的剧目一旦开演,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幕的主角。 从“币圈银行”Celsius,到币圈最大对冲基金三箭资本,再到“币圈券商”Voyager Digital,现在舞台的部分灯光又分给了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Flex。...

最悲观的万科也“翻多”了,房地产龙头刚刚集体大涨

最悲观的万科也“翻多”了,房地产龙头刚刚集体大涨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6月29日,房地产板块早盘逆势走强,信达地产、滨江集团等涨停,金地集团涨8%,万科A涨一度涨超7%。 消息面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28日的股东大会上表示,从短期来看,地产市场已经触底,但是恢复是个缓慢温和的过程。 其...

创业板的IPO失败率超过3成了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 创业板的IPO入口似乎正在“击退”更多尝试者。 6月29日晚,包括宝宝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宝巴士)、深圳市瑞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能实业)、广州智特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特奇)等在内的6家拟IPO企业宣...

轮到vivo了

轮到vivo了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5日报道,印度执法局当天在全国44个地点突击搜查中国手机厂商vivo及其他相关公司,声称要调查其是否从事所谓洗钱活动。5日晚些时候,vivo就此事对《环球时报》回应称:“vivo正在...

中国手机在俄市场表现出色,俄专家:很快将占据90%市场份额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小米越南工厂开始运行。”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5日报道,小米近期已经交付了第一批越南制造的智能手机,并将生产委托给香港的DBG科技。小米越南代表表示,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这些设备还将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根据行业分析公司...

创业板指一度跌超2%  水电板块表现活跃 汽车股、盐湖提锂领跌

创业板指一度跌超2% 水电板块表现活跃 汽车股、盐湖提锂领跌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7月11日周一,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随后持续走低,集体跌逾1%。 截止目前,沪指跌1.01%,深成指跌1.53%,创业板指跌1.48%,创业板指跌幅一度扩大至2%,两市超3300股飘绿。 盘面上,医药等抗疫板块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