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舟生物冲刺科创板IPO:募资扩产是否遭遇CDMO产能过剩?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
日前,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舟生物”)的科创板IPO进程因更新财报资料而进入中止状态。
云舟生物可提供覆盖“科研载体构建服务”、CRO 、CDMO的基因递送业务,报告期内已实现盈利。
2020年至2022年,云舟生物的收入分别为1亿元、1.64亿元和2.8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亿元、0.29亿元和0.51亿元。
其中,基础科研部分系云舟生物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创收2.58亿元,占比在9成以上。
不过由于科研试验呈现个性化等特点,云舟生物的单笔订单金额有限。2022年平均每个“科研载体构建服务”订单的金额为1.24万元。
此番IPO,云舟生物计划发行不超过1.20亿股、募集13.26亿元,投向与基因递送有关的“研发生产基地”、“技术研发中心”两大项目的建设。
这两大项目的建设主要是扩充云舟生物的基因递送CRO、基因载体CDMO产能。但在生物医药融资寒冬下,行业的CDMO产能或已饱和。
如此背景下云舟生物逆周期进行扩张是否具备可行性,仍待观察,
科创属性被问询
云舟生物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基础科研、临床试验等阶段的基因递送全链条服务。
基因递送是使用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外源遗传物质(通常是重组DNA或RNA)包裹成基因载体导入靶细胞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基因药物等诸多领域。
CAR-T细胞免疫疗法就是基因递送的应用场景之一。
这一疗法需要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再利用病毒载体或非病毒递送方法将含有CAR基因的遗传物质递送进该细胞中,使得该细胞能够表达“嵌合抗原受体”,后者则可以用来识别并粘附到癌细胞的特定抗原上。
目前云舟生物主要为高校、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科研载体构建服务”。
2020年至2022年,“科研载体构建服务”分别创收0.95亿元、1.55亿元和2.58亿元,占比均在9成以上。
“由于基因载体具有个性化特点,需求分散,且其对实验成功与否影响较大,其主要技术门槛表现为生物技术的全面性、技术深度,以及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云舟生物表示。
尽管云舟生物宣称载体构建对于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但单个订单的金额规模有限。
2022年,云舟生物合计斩获了2.08万个“科研载体构建服务”订单,平均每个订单的金额为1.24万元,毛利率为62.32%。
订单金额呈现小而分散特点的原因或在于,云舟生物的主要客户系实验室科研人员。
“基因载体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核心工具,但其定制化要求高、工艺和交付的规格发散性高,只能由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根据其具体科研课题需要,在合理经费权限内自主决定对外采购科研服务。”云舟生物表示。
这给云舟生物带来不少挑战。
一方面,主要客户为科研机构人员的情况下,科研载体构建业务是否具备足够的成长空间,仍待验证。
事实上,被云舟生物列为可比公司的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凯基因”),科创板IPO失败的原因之一正是客户以研究型医生为主,成长空间存疑。
最终,上交所以吉凯基因未能充分说明相关业务的成长性和潜在市场空间等为由,对其IPO投下了否决票。
另一方面,小额订单背后,云舟生物的科创属性仍待印证。
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云舟生物说明其载体构建技术的先进性体现。
“与实验室自行制备、同行业载体构建公司相比,发行人载体构建技术是否存在技术优势,以及技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发行人载体构建业务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上交所指出。
根据云舟生物的解释,同业的载体类型有限,但其具备各种技术门槛较高、覆盖范围广的“载体系统技术”(载体系统是外源基因递送到细胞的工具),具体包括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重组狂犬载体等共计13种载体类型,显著高于可比公司吉凯基因,后者只有4种载体类型。
募资买楼和扩产
此番IPO,云舟生物拟将13.26亿元的IPO募资额投向基因递送的研发生产基地、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
申报材料显示,云舟生物计划合计斥资4.10亿元用于购置生产办公大楼,其中涉及拟IPO募资额的部分为2.54亿元。
据云舟生物测算,该生产办公大楼面积为4.57万平米,购置单价为0.90万元/平方米,合计总价为4.10亿元。与此同时,云舟生物还将斥资3.47亿元用于厂房的装修等。
如此扩产的背后,云舟生物是否会与CDMO的过剩产能周期相遇,是潜在隐患。
由于生物医药投融资寒冬,目前行业的基因载体CRO、CDMO业务发展似乎陷入了窘境。
作为被云舟生物列为可比公司的和元生物(688238.SH),2023年业绩就出现了大跳水。
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和元生物的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元、-1.2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26.86%、426.10%。
和元生物指出,下游医药公司陷入融资寒冬,国内整体的CDMO订单的交付等均受到了影响。
“由于外部经济市场环境延续疲弱态势、不确定性增加,全球和国内的生物科技领域融资均有明显放缓,基因细胞治疗CDMO行业下游客户融资进度普遍弱于预期,导致公司国内CDMO业务拓展、订单规模、项目交付等方面受到不利影响。”和元生物表示。
这一点也被上交所所强调,并要求其说明“是否存在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
云舟生物亦坦言,其募投项目可用于扩大基因递送CRO、基因载体 CDMO业务的服务能力,以解决订单承接障碍问题,但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均围绕基因递送业务进行,其中‘基因递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用于扩大公司基因递送CRO、基因载体 CDMO业务的服务能力,解决因相关业务服务能力不足带来的订单承接障碍。”云舟生物指出,“如果未来发生基因递送CRO、基因载体 CDMO 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情形,募投项目达产后存在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上述背景下,云舟生物的“买楼扩产”的合理性争议正在增多。
云舟生物要面临的挑战不仅于此。
报告期内,云舟生物主要收入均源自境外市场,2020年至2022年该市场贡献的收入分别为0.94亿元、1.51亿元和2.60亿元,占比均在9成以上。
今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限制美国联邦资助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使用药明康德(603259.SH)等公司的设备或服务等。
日前,国际生物医药媒体Endpoints News报道称,金斯瑞(1548.HK)、康龙化成(300759.SZ)也将被纳入该法案的名单中。
在云舟生物的招股书中,被纳入名单且同样从事基因递送业务的金斯瑞就被列为可比公司。
如此背景下,云舟生物是否还存在潜在的出海风险,也要画上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