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资讯 > 正文内容

“大行放贷、小行买债”--银行“资产荒”由来

激石外汇2024-05-14 11:48:57外汇资讯220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

金融体系的负债成本变化慢,造成资产收益越来越难以满足负债对收益要求。这一点在银行体系体现尤其明显,如2023年,虽然央行采取了降低存款利率等行为,但是由于银行存款结构定期化等问题,导致多数银行的实际负债成本是上行的。与此同时,2023 年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下行幅度达到32.5bp ,股份制银行下行幅度也达到了25.3bp 。贷款利率下行,存款利率上行,银行的息差被压缩。银行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主体,其面临的缺资产状况,会传递到整个金融市场。

1.为什么会有“资产荒”?

金融体系的负债成本变化慢造成的负债成本高是主要原因。

按照贷款派生存款的逻辑,金融体系的资产和负债应该是一一对应的。但随着经济的运转、财富的积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生变化,逐步形成了当前国内银行体系贷款略少于存款的局面。目前,银行的负债结构中,存款占比在59%-75%之间,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而资产中,主要是贷款、金融投资等。

2023年,虽然央行采取了降低存款利率等行为,但是由于银行存款结构定期化等问题,导致多数银行的实际负债成本是上行的。6大行中,只有中国银行(本币口径)、邮储银行的存款付息率下降,其他几家大行的存款付息率均有所上升。

但同时,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却在持续下行。2023年,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下行幅度达到32.5bp,股份制银行下行幅度也达到了25.3bp。

贷款利率下行,存款利率上行,银行的息差被进一步压缩。银行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主体,其缺资产的状态会传递到整个金融市场,进而呈现出市场“资产荒”的状态。

2.哪些资产能缓解“资产荒”?

首先,我们统计了银行的存款平均付息成本,作为第一条参考线。2023年,6家国有大行的算数平均存款成本为1.855%,而有公开数据披露的股份制银行的算数平均存款付息率为2.2%。如果满足以上两条线,理论上来说,就达到了基础要求。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各家银行实际上的业务及管理成本,大概在80bp左右。我们统计了2023年有公开数据的银行,统计了其业务及管理费/生息资产。受近几年银行净息差持续压缩影响,银行也在逐步压缩业务管理费支出,2023年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生息资产分别下降至86bp、79bp、76bp、88bp。

将存款付息率与业务及管理费/生息资产简单相加可知,对于国有行、股份行需要分别达到2.716%、3.03%的收益率才可以满足收益要求。另一种计算方法是用银行的计息负债收益率统计,国有行和股份行需要达到2.89%和3.12%。

截止2024/5/11,30年国债收益率为2.61%,实际略低于方法一计算得到的银行的收益要求2.716%(国有行)。但考虑国债投资不占用资本、业务费用支出较少,且业务及管理费率大概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对于收益的要求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因而,当前30年国债实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资产荒”现状。

我们以30年国债收益率作为一条线,能够观察到,债券市场的主流资产都难以满足银行的收益要求。能够满足收益要求的,主要集中在低等级信用债(AA-)。

当然,信用债市场中有大量非银机构,如公募基金,理论上几乎没有负债成本,主要以相对业绩排名为主。但考虑到非金机构的资金部分仍然来自银行,因而实际或多或少还是受银行类似的负债成本影响,我们仍然可以将银行的收益要求作一个参考。

3.如何从银行角度理解“资产荒”?

银行在“资产荒”压力下,最直接的结果是净息差将被大幅压缩。在历史上几次比较典型的“资产荒”阶段中,实际上,都伴随着银行净息差的压缩,如2016Q1-2017Q1/2020Q1/2022-2023。

息差收窄是结果,而诱因最主要是银行的资产无处可去。我们观察银行的存贷比,2023年下半年以来,大行在持续降低,反而是中小行在持续提高。当然,小行存贷比提高主要是和存款增速低直接相关。

从绝对数额来看,大行更加缺资产,目前存贷差已经达到历史峰值。而中小行存贷差目前压力不算大。

更高频数据观察来自银行的票据利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反应银行实际缺资产。

4.面对“资产荒”,银行会做什么?

国股行存贷差走势、利率走势与利率债净买入相关性更强。2022Q4理财赎回、债市调整背景下,大行利率债净买入量较高,2023年利率债净买入与大行缺资产情况正相关,2024年3月以来,大行利率债净买入明显减少。股份行净买入量与利率走势同步略领先。

大行缺资产与信用债买入量相关性偏弱。由于大行对信用风险把控更严格,因而在信用债投资上,受缺资产情况影响更弱。

城农商行逢高买入信用债,2024年以来整体呈现净卖出。

5.小结

为什么会有“资产荒”?

金融体系的负债成本变化慢,造成资产收益越来越难以满足负债对收益要求。这一点在银行体系体现尤其明显,如2023年,虽然央行采取了降低存款利率等行为,但是由于银行存款结构定期化等问题,导致多数银行的实际负债成本是上行的。与此同时,2023年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下行幅度达到32.5bp,股份制银行下行幅度也达到了25.3bp。贷款利率下行,存款利率上行,银行的息差被压缩。银行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主体,其面临的缺资产状况,会传递到整个金融市场。

当然,从更宏观来说,是货币供给充足,而社会融资需求不足,一般是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过程中或尚未/不能完成传导的阶段。

哪些资产能缓解“资产荒”?

6家国有大行的平均存款成本为1.855%,而有公开数据的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为2.2%,再考虑各家银行的业务管理成本大概为生息资产的0.8%。因而匡算下来,国有行需要的资产收益率低点在2.7%左右、股份行在3.0%左右。对于债券投资,尤其是利率债,几乎不占用资本,管理费用也较低,因而实际上可以接受更低的收益。

30年国债当前2.6%的收益,满足基础的收益要求。而目前债券市场的大部分信用资产都难以满足银行的收益要求。能够满足收益要求的,主要集中在低等级信用债(AA-)。

银行角度的“资产荒”与银行做什么?

银行在“资产荒”压力下,最直接的结果是净息差将被大幅压缩。体现在银行难以找到合适的资产,存贷差走阔,票据利率处于低位。

大行在“资产荒”中配债行为受影响有限,城农商行逢高买入信用债,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的情况。

社会融资需求不足,银行“资产荒”愈演愈烈,银行仍承受较大息差压力,这一点短期内或难以改变。超长久期利率债能满足大行的收益要求,能适当缓解“资产荒”,但难以改变缺资产的大趋势,低等级信用债可能还将是市场的博弈关注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激石Pepperstone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araat.net/news/3044.html

分享给朋友:

““大行放贷、小行买债”--银行“资产荒”由来” 的相关文章

印度敦促国有原油公司“打折俄原油,买买买!”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目前,西方国家正在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印度却反其道而行之,敦促国有原油公司大力购买俄石油,加强与俄罗斯的商业关系。 周三,据媒体报道,印度成为俄石油的主要买家,加大了对俄油的采购。一位印度国有原油公司高管表示,近几周...

欢呼加息预期退烧 标普创两年最大涨幅 中概继续走强 原油反弹 伦锡一周重挫20%

欢呼加息预期退烧 标普创两年最大涨幅 中概继续走强 原油反弹 伦锡一周重挫20%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美国5月新屋销售户数未如市场预期下降,反而环比猛增10.7%,今年首次月度增长;6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终值略低于预期创历史新低,但调查显示,影响美联储本月加息决策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的五年期长期通胀预期意外回落、告别5...

出口和消费强劲 越南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72%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受益于出口和消费的强劲复苏势头,越南二季度经济增速高于预期。 越南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加快至7.72%,高于第一季度修正后的5.05%,也高于5.9%的预期中值。 二季度的增速也推动...

地产会不会成为宏观交易的预期差?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 从自上而下的视角看,未来2个月有五条宏观交易线索值得关注。第一,部分城市放松地产政策,叠加房贷利率快速下行,地产销售可能出现超预期反弹。第二,半年报季高景气板块的业绩与预期赛跑。第三,美国衰退预期...

龙头私募“神秘阶层”曝光,自有资本培养未来大腕,破解世纪“最贵难题”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 是人才。 什么行业里的人才最贵? 投资行业的人才! 论资本投入,论培养成本,乃至真正出徒后的或有风险损失。这个领域在各行各业中不是第一,也是前三。 近日,资事堂从行业里获悉,一批业内头部私募机构,...

A股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几个关键变化

A股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几个关键变化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招商证券认为,A股仍处在震荡上行周期过程中,市场当前在围绕“泛新能源”进行布局,但是四大变化的出现值得关注,有可能会改变市场下一个阶段的运行逻辑和强势行业。包括中长期社融增速会否持续超预期;大宗是否持续弱势运行;国内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