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资讯 > 正文内容

概念股纷纷涨停,年销售额超6万亿的供销社系统怎么突然火了

激石外汇2022-11-02 11:54:39外汇资讯352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

  供销社概念股突然“爆红”。11月1日,供销社板块大涨超8%,新野纺织(002087.SZ)、中再资环(600217.SH)、辉隆股份(002556.SZ)、新力金融(600318.SH)、浙农股份(002758.SZ)、天鹅股份(603029. SH)、中农立华(603970.SH)、中农联合(003042. SZ)、天禾股份(002999. SZ)等供销社系统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纷纷涨停。

  淡出公众视线的供销社,几乎一夜之间回到了聚光灯下。供销社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为何在近期突然“爆红”?

  近年来一些省份的基层社在恢复重建

  供销社系统颇为庞大,从全国到地方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级供销合作社、地市级供销合作社、县级供销合作社等。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党组副书记梁惠玲透露,2021年,供销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最近供销社“变红”,似乎跟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一条有关基层社恢复重建的报道有关。据湖北日报报道,10月11日从省供销合作总社获悉,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5年增长5倍多,由2016年5.15万人增至2021年33.3万人。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2025年全省基层社社员达到150万。

  此外,宁夏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也在10月透露,截至目前,全系统基层社总数达到249个,乡镇供销合作社覆盖率由2017年的56%提升至92.7%,服务覆盖面达到95%以上。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人士11月1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基层社的恢复和重建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工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如果有相关的政策,接下来我们也会积极支持。”

  2015年以来,供销社改革有所加快

  供销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为联结城乡、保供稳价作出了贡献。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多元化,资源市场化配置,供销社渐渐失去了流通主渠道地位,尤其是基层社,曾一度陷入低迷,如湖北省2014年基层社数量仅696个,比最多的1984年1800个减少61%。实际上,供销社并未真的消失,其下属企业大多聚焦在流通物流等领域。

  2015年,供销社改革加快。彼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决定》)出台,其中,推进基层社改造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决定》指出,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要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双赢。

  近年来,供销社的字眼频繁出现在政策文件中。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同年6月,供销合作总社、中央农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3年6月底,打造若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三位一体”试点单位,试点工作自2021年7月正式开始,拟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选择若干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省级试点单位开展试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团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启用供销社,是一个早就有的想法,希望它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股力量。

  介入乡村振兴,供销社如何扮演好新角色

  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供销社被赋予了更多含义,它正在从农资、土地、金融、营销等角度全面介入乡村振兴。

  这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出一二。2021年,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供销社牵头举办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全年“832平台”交易额达115亿元,全系统从脱贫地区购进农产品3310.6亿元;在提升流通服务网络功能方面,供销社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出台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2021年,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

  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唐丽霞看来,供销社重新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第一,虽然合作社等一些当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在和市场对接时其力量相对还是分散,而供销社可以连接新兴经营主体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为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提供稳定的依托。

  第二,现在很多地方的生产主体还是小农户,选择托管经营的路径,而地方的基层社就为小农户等提供托管经营服务。第三,供销社除了“供”还有“销”,供销社的电商平台依托其自身网络在村庄的可达性,为农产品等增加了流通渠道。

  有些担心的声音将基层供销社的恢复与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

  对此,唐丽霞表示,“我不认为供销社的恢复释放重返计划经济的信号,供销社一直就存在,只是说新的时期供销社开始更多发挥作用了。现在的供销社本身和过去的并不一样,不是说有了供销社,其他市场主体没有了,而是市场上多了一个选择,多了一个竞争,竞争带来服务的改善和系统的改善。”

  供销社引起公众关注,在唐丽霞看来,其背后一是供销社本身的发展思路上有了变化,“他们在不断地创新、推行各种改革,和我们日常一些很主流的渠道对接起来。”二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全社会更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农业农村发展里的任何一个主体的变化,大家都很关注,不止是供销社,还有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等。”

  唐丽霞还表示,未来,农业生产活动、农资农产品供销非常活跃的地方,供销社更有发展空间,“供销社已经是有一定市场化运作的机构,会考虑自身的运营成本和当地的市场需求,然后再去布局分支机构、基层社等,不是从前的行政干预设置。”

  另外,杨团还建议,供销社要真正做到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供销社要进行改革,如自身内部管理、体制、经营制度等的改革,要转轨变型才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激石Pepperstone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araat.net/news/844.html

标签: 概念股
分享给朋友:

“概念股纷纷涨停,年销售额超6万亿的供销社系统怎么突然火了” 的相关文章

海外熊市才开始?对冲基金“用脚投票”的样子近十年未见,顶尖高手们带头做空

海外熊市才开始?对冲基金“用脚投票”的样子近十年未见,顶尖高手们带头做空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交易员对海外市场的悲观情绪越来越浓。 近期,摩根士丹利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显示,到本月中旬,美国基金公司已将其净敞口(做多和做空的差额)下调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欧洲和亚洲的基金将净敞口降至去年的最低水平。...

衰退+加息=美国违约飙升?大摩:更紧迫的是评级下调潮

衰退+加息=美国违约飙升?大摩:更紧迫的是评级下调潮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摩根士丹利警告称,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到来,企业违约率可能会上升,但债券评级下调是更值得警惕的风险。 周日,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综合对欧元区衰退的最新预测、疲软的经济数据以及对美国第一季度GDP的修正,该机构的美国...

无惧油价调整、股神继续加仓!伯克希尔距离“并表”西方石油一步之遥

无惧油价调整、股神继续加仓!伯克希尔距离“并表”西方石油一步之遥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继半月前耗资5.82亿美元买入西方石油990万股股票之后,伯克希尔再度加仓1200万股。 即便近期全球油价一度“破百”,但并不妨碍伯克希尔对今年标普500最佳个股西方石油的看好,目前总持股比例已经从此前的17.4%增加至...

6月70城房价:各线房价同比涨幅继续走低,同比上涨城市个数减少

6月70城房价:各线房价同比涨幅继续走低,同比上涨城市个数减少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趋稳,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均增多;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或降幅扩大,新建商品住...

卖方卷起来了:海通刚拆完比亚迪,中信拆了Model 3

卖方卷起来了:海通刚拆完比亚迪,中信拆了Model 3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卖方分析师“卷无止尽”...... 继上个月海通国际拆了一台比亚迪“元”,用87页研报展示汽车零部件的详细细节后,中信证券拆了一台特斯拉Model 3,并写了一份94页的研报。 耗时两个月,中信证券研究部TMT和汽车团队...

银行理财净值化“大考”放榜首波考验基本通过六成破面值产品已“回正”

银行理财净值化“大考”放榜首波考验基本通过六成破面值产品已“回正”

激石Pepperstone(http://www.paraat.net/)报道:2022年春天,是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的第一个春天,也是启动试点以来最艰难考验的一段时间。 由于资本市场在期间出现深幅调整,相当数量的理财产品随之跌破面值,让投资者直面“净值波动”压力。 根据choice终端截至4月末...